星期一, 6月 20, 2011
健康,七個字咁淺 ——Food Rules指引
塑化劑事件觸發了市民的神經,食品突然被檢驗再檢驗,結果嚇人,一堆一堆致癌的化學名字原來一直暗藏在食物標籤裏,只是我們集體走漏眼,除了卡路里那一環……明明對吃和健康都講究,食評、食譜、養生書、維他命丸、中西藥大量地生產,每天啃,都在教我們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和怎樣吃得健康,結果市民仍然不知道自己正吞些什麼落肚,這是誰的錯?
Eat food Not too much Mostly Plant
答案顯然十分複雜,「吃」在現今的商業社會裏已經不是填飽肚那麼簡單,更不是個人喜好的問題,因為各種食肆、食品製造商、加工業、運輸、藥廠、廣告公司、營養中心等,都靠「吃」這一環吃飯,每天都無所不用其極地,左右着消費者的選擇。那麼我們應放什麼入口才安全?並能涉取足夠營養?營養師是否能解答?我很懷疑,尤其是讀到《紐約時報雜誌》長期專欄作家Michael Pollan在Food Rules一書裏提出的七字真言後﹕「Eat food. Not too much. Mostly Plant.」,我開始惶恐地反思,我們對吃的知識,究竟從哪裏來,又正往哪裏去?
要解這燃眉之急,或許該翻出這本薄薄的小書來溫習。此書分三部分,例出了63條如何吃得健康的指引,每條都有證有據,因出版此書前,Michael Pollan已做了大量研究,寫了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2007)和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2009),研究飲食物鏈、食物本質、食物背後的真相,而Food Rules是簡易版,即使不明白營養學或化學品名稱,閱後也能重新審視已有的飲食觀念和習慣。
一看此書的結構,你可能會莞爾,就這麼簡單?
第一部分﹕應該吃什麼?
第二部分﹕應該吃什麼食物?
第三部分﹕該怎樣吃?
別碰曾祖母未見過的「食物」
的確是如此言簡意賅,它針對美國人多糖多油吃過量加工食品的壞習慣,作出提醒。這些建議大部分只有寥寥數字,卻帶給讀者無比震撼,如第一部分的答案,就是簡單的一個「food」字,原來我們竟不知道?作者不是在黑色幽默,而是叫我們重新思考食物的定義,分辨出食物和他稱之為非食物的「edible foodlike substances」。他舉的第一個例子如下﹕「避免吃曾祖母不當為食物的東西」,理由簡單,若她沒見過,這些東西肯定是近代工廠式以食物科技大量加工包裝用來賺錢的產品,可能由多過五種不知名材料合成、以糖為主要成分……種種後遺都顯然而見,你或許有點頭緒了?
如此這般,書的第一部分先以剔除法去引導讀者明白什麼不該吃,盡量避免化學加工而成的「食物」,然後再出適當選擇,如「吃最終會腐壞的食物」,以避免防腐劑,選一些「看着製成品時你能想像到原材料模樣的」……這些指引,愈看愈驚心,我們天天在吃的,原來都是些難以名狀的物體。
另一值得探討之處,是某些指引打破了全世界都流行的偽科學和偽健康思維,如標誌着低脂、低糖標籤的食品,讓BB聰明的omega 3,有天可能連高纖納米碳金屬都要入饌了,通通形迹可疑。幾時見過一棵菜和一塊肉會有標籤的?它們卻營養豐富,為什麼工廠生產的所謂食品倒要在包裝上進行游說?而我們一邊相信一邊長肉(甚至長瘤)下去?
這本書粗淺,或許是,但最恐怖的是我們慢慢連最淺的東西都忘了,忘了什麼是食物,忘了前人的經驗文化傳統忠告,吃要吃到最好,十二成飽,然後怕死,迷信科學和廣告,已經沒時間去評論製造商的良心,作者想帶出的是吃得健康很簡單,只要吃得簡單便可,這些道理,原來只有7個字和60多條指引咁淺。
原文刊於6月19日的星期日《明報》
今天父親節,老爸剛好看到,跟我討論此題,說英文就是七個字姐,不懂英文的讀者又怎樣理解呢?是編輯擬的,爸真是蝦薯,但一個題有逗號,好像頗怪?起題我最差,真是大把學問在裡頭。
蝦薯爸另有一批評,說60多條指引,一點也不淺,佢又岩。
星期日, 6月 19, 2011
讀家政
閱讀其實非常貼近生活,這數個月是我買工具書買得最多的日子,通通都與home economics有關,突然間,煮食、烘焙、栽種和各種do it yourself知識成為我關心的項目。其實工具書也可以做得漂亮,有味道,充滿生活的想像,像下面幾本。
1)這本台灣「食譜」不只是食譜,它是4F廚藝教室設計的菜單,涉獵各國料理,由駐校的各國導師撰寫,適合味覺上怕悶人士,意法日韓印度樣樣齊。最妙的是每一單元都由一篇短散文開展,把數個courses的做法娓娓道來,充滿人味,看完像去了異國旅行般。全書結構完整,插圖和照片的運用精美,食物好像就在眼前,讀者彷彿有份參與那場盛宴一起舉箸般。那天好友來玩,即席照書弄了一道番茄塔,簡單又好吃,期待更多一起翻書煮的午後。
2)在藝鵠找到的,好好玩的書,設計、圖畫和排版十分山寨隨意,其實是本童軍指南,table of contents是咁的:Bicycles,home and garage, gardening, educating your children, muscial instruments, everything else,大愛呀。
3)在Kubrick看到立即付款,厚厚的很實在,十分喜歡那些稀有的插圖!現今的照相技術那麼發達,你能想像一本沒照片的烹飪書嗎?一邊讀一邊想像Julia Child以她獨特的抑揚頓挫生動地講解做法,好想笑,又想起Meryl Streep的演繹。她那種教法就像一位鄰居跟你分享,我不喜歡光是step by step的書,這一本就算光讀不煮,已經趣味無窮。
4)贏在夠靚,起碼不醜,天知道很多工具書都醜得要命,這本是最最簡單的入門,一小時便讀完了,然後會有種,種野好易啊,的錯覺。
5)贏在書名,插圖亦能夠詳細交代做法,日本人以圖說文和information sciences的技巧,真係無得輸,分類好,清楚,實用,好靚。
就算多functional都好,不漂亮的工具書,真的買不落手啊。希望快些把另一個書櫃搬回家,然後把所有home-e書集起來,放到廚房的走廊中,哈。
1)這本台灣「食譜」不只是食譜,它是4F廚藝教室設計的菜單,涉獵各國料理,由駐校的各國導師撰寫,適合味覺上怕悶人士,意法日韓印度樣樣齊。最妙的是每一單元都由一篇短散文開展,把數個courses的做法娓娓道來,充滿人味,看完像去了異國旅行般。全書結構完整,插圖和照片的運用精美,食物好像就在眼前,讀者彷彿有份參與那場盛宴一起舉箸般。那天好友來玩,即席照書弄了一道番茄塔,簡單又好吃,期待更多一起翻書煮的午後。
2)在藝鵠找到的,好好玩的書,設計、圖畫和排版十分山寨隨意,其實是本童軍指南,table of contents是咁的:Bicycles,home and garage, gardening, educating your children, muscial instruments, everything else,大愛呀。
3)在Kubrick看到立即付款,厚厚的很實在,十分喜歡那些稀有的插圖!現今的照相技術那麼發達,你能想像一本沒照片的烹飪書嗎?一邊讀一邊想像Julia Child以她獨特的抑揚頓挫生動地講解做法,好想笑,又想起Meryl Streep的演繹。她那種教法就像一位鄰居跟你分享,我不喜歡光是step by step的書,這一本就算光讀不煮,已經趣味無窮。
4)贏在夠靚,起碼不醜,天知道很多工具書都醜得要命,這本是最最簡單的入門,一小時便讀完了,然後會有種,種野好易啊,的錯覺。
5)贏在書名,插圖亦能夠詳細交代做法,日本人以圖說文和information sciences的技巧,真係無得輸,分類好,清楚,實用,好靚。
就算多functional都好,不漂亮的工具書,真的買不落手啊。希望快些把另一個書櫃搬回家,然後把所有home-e書集起來,放到廚房的走廊中,哈。
舊物
並沒有太刻意,也拒絕付出過多金錢,在這兩個前題之下,這些年來竟也收到不少東西,有的隨意在街上遇到,就在圾堆箱旁,有些要討價還價,有的來不及掏錢包,有些被錯過了,亦有許多是摰友所送,我們總時時無啦啦交換禮物,另外有些,需付出勞力擔擔抬抬,後來仍然覺得值得。
這些玩意,舊書櫃、舊燈飾、舊鐘、木器、櫃子、衫裙、杯盤碗碟、幾件玉器、茶几、椅子、若干舊書.....它們的氣氛顏色,觸感味道,充滿著舊心思和故事。
好像圖中的衣車櫃,曾幾何時是婦女職業的象徵,或許就靠它做著外快,養大了一家大小,它可能是婦女在家最重要的家當,在孩子的書桌丈夫的酒櫃之外,這衣車櫃便是她的世界,她的證明,後來子女大了,倒過頭能夠照顧母親,母親便不再需要它,搬家時一定有種不捨吧,或許覺得熬出頭了?它變成垃圾,流落在外....然後被我發現,買下,山長水遠抬上山。
抬它上山又是另一個故事,它是我與你付出無比勞力才運到家的,我將永遠記得那晚深夜,你知道我又抱了這等無聊物回家,不單沒有罵我,反而合力想辦法抬它上廿百多級樓梯,沿路汗流浹背不在話下,狗兒以為我們是賊,拼命的吠,蚊子因為我們發出的熱力,瘋狂的咬,那種狼狽歷時有否一小時之久?真是的,為著一剎的執迷,何苦?
這些舊物跟著我,是緣份,有些後來或會跟我失散,可能是被打破了,可能是迫不得已放棄,或送了人,種種原因,像一切關係,有始有終,所以我更加珍惜留在我手邊的舊物,更希望其他新事物,會在我手上慢慢用到舊了,充滿著故事。
在產品被大量生產的今天,它們經過時間的洗禮,留下了一種沉靜的美。
這些玩意,舊書櫃、舊燈飾、舊鐘、木器、櫃子、衫裙、杯盤碗碟、幾件玉器、茶几、椅子、若干舊書.....它們的氣氛顏色,觸感味道,充滿著舊心思和故事。
好像圖中的衣車櫃,曾幾何時是婦女職業的象徵,或許就靠它做著外快,養大了一家大小,它可能是婦女在家最重要的家當,在孩子的書桌丈夫的酒櫃之外,這衣車櫃便是她的世界,她的證明,後來子女大了,倒過頭能夠照顧母親,母親便不再需要它,搬家時一定有種不捨吧,或許覺得熬出頭了?它變成垃圾,流落在外....然後被我發現,買下,山長水遠抬上山。
抬它上山又是另一個故事,它是我與你付出無比勞力才運到家的,我將永遠記得那晚深夜,你知道我又抱了這等無聊物回家,不單沒有罵我,反而合力想辦法抬它上廿百多級樓梯,沿路汗流浹背不在話下,狗兒以為我們是賊,拼命的吠,蚊子因為我們發出的熱力,瘋狂的咬,那種狼狽歷時有否一小時之久?真是的,為著一剎的執迷,何苦?
這些舊物跟著我,是緣份,有些後來或會跟我失散,可能是被打破了,可能是迫不得已放棄,或送了人,種種原因,像一切關係,有始有終,所以我更加珍惜留在我手邊的舊物,更希望其他新事物,會在我手上慢慢用到舊了,充滿著故事。
在產品被大量生產的今天,它們經過時間的洗禮,留下了一種沉靜的美。
星期二, 6月 14, 2011
下班隨想
不知後來,你會覺得怎樣,終於有這麼一天,你像所有人般,擁有一份工作了,雖是自己頗喜歡的,你也有懷疑這究竟值不值得的時刻,因為你把大部份時間都花在裡頭,如同其他人一樣,我們稱之為「青春」的事情,一晃眼,彷彿已經輕散掉。
畢業後時間過得飛快,餘暇時,你有時去玩去瘋,有時待在家,有時往大自然裡去,與朋友碰碰面。你要擠火車,早上追長途巴士,繁忙時間與白領一起站足三十分鐘,覺得港人最最可憐。而正午的太陽猛烈時,從冷氣間鑽出來,你煩惱午餐要吃什麼,反正無樣好,不覺得真有選擇。
你間中要加班,像今天,苦幹到十時許,都怪自己有時偷賴吧,好不容易才下班,晚飯胡亂吃了點什麼,身上沒帶煙,你選擇跳上一輛電車,吹吹風,你需要一種緩慢,你需要一種沈澱,聽著響了百年的叮叮聲,你細看車外的香港,想像從前的人,他們過的生活⋯⋯是否同樣會為公事上犯的錯而發愁?像你,有那麼一刻覺得要放棄了,認真地想自己其實該做什麼,是否要轉行。當然,你不會把這些煩惱告訴父母,你疑惑,這些可以請教誰呢,於是你想到十年前的自己,不知對這一幕,有沒有心理準備。
也順便告訴你,關於你最沉迷的戀愛,跌倒爬起摔摔碰碰過無數次後,或許因為心態改變了,也是遇到一位對的人?你略為嘗到幸福的滋味。你有一個親密的伴侶,展開了與他一起的生活,你倆選了一處仙境般的地方,搬進去,雖然是租回來的,也一股惱兒努力佈置打點,你漠視其他不利的條件,摸索和實驗著想過的生活,不知是否對,不知還可任性多久。有時,你們當然會吵架,但很快就和好了,中間的點點滴滴,相信與其他情侶沒兩樣,但二人仍然是孜孜不倦,肆意享受著。像這一夜吧,你回到住處後,便會跟他傾吐,他會鼓勵你,令你覺得可以撐下去。而事實是,一本書做壞之後,看到好的一本印出來,你便會把壞的那本忘記了,只記著教訓,累積著所謂的經驗,時而高興時而不,像生命中一切的起伏,高高低低。
對於未來,當然仍然有期待的事,如與好友的約會,計劃中的旅行,親人的喜事,昨天下的種子會不會發芽開花....每天都繁忙地生活著,難得有閒坐在電車裡感受著時間,思緒不禁飛到老遠去,過去的畫面浮現,故人、往事,還有從前的自己,從前的我有否對未來充滿憧憬?在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刻過後,她終於變成現在的我了,當下的。
(這博的心情,跟此曲一樣,我是聽著它寫的。)
星期日, 6月 12, 2011
妙問妙答
一開始,他們多數會說可以自己摸上門來,這些技工叔叔或送貨人員,說只要告訴他們我的門牌便可以了,而我,多數會恐嚇說地點很難找,有很多級樓梯客易迷路,建議我帶路,有的人接受有些不,面子尤關?反正我也取了電話號碼,樂於待在家中,以植物狗兒扶手顏色為記,在電話裡教他們怎樣走,若是真迷路了,便趕緊穿拖鞋出門拯救。
而當我在路上找到他們時,多數經已大汗疊細汗了,狼狽地挽著維修的用具或貨物,客氣地怪責,住咁上幹嗎呀小姐?我賠不是吃吃笑,領著他們左拐右拐,習慣他們不停問到未到未到未?一邊講解路程還剩下幾分幾。他們開頭會客氣,後來投降,讓我去分擔工具箱的重量,他們會,在長命梯間差著腰搖頭嘆息,抖兩轉,費解我好人好姐做咩住到山上累街坊。
終於看到閘口了,我飛快地進門取出冰凍飲料報償他們流過的汗,他們只剩下半條人命,索性坐在園中拉起半件衫至心口,抽煙乘涼罵粗話,極力埋怨我居所的地點。我笑笑,知道他們一定會問我租金多少,然後肯定我是被騙了,我也不急於申辨,待他們休息完畢開始操作,進屋子忙,我在左右伺候,他們會堅持自己打死都不住在這裡。
但是呢,五分鐘過去,汗不再流了,我們都感受到點點涼風,門隨意開著,日光照進來,聽得見蟬鳴鳥叫,看到室內的間隔環境,叔叔們便改口風了:這裡幾多呎呀?(大約若干若干。)好住是真的好住,市區那有這麼大的單位呢?(咪係。)不過只適合你們後生囉。(慣左OK呀。)小姐你在哪裡找到這地方的?(網上。)要不要簽租約?(要。)這是不是寮屋呢?(我都想知,但它不是鐵皮頂你說呢?)我看也不像....下雨會漏水嗎?
他或者在幫我裝燈,或在修洗衣機,不忘呀小姐前和後,如:小姐我看到你出面有種菜喎你有沒有種xxx呀?(沒有呀我在種xxx、xx和xx。)xxx很易種的夏天應該種xxx....呀你怎麼沒養狗呀?(想呀但.....)呀你門口那棵應該是龍眼樹喎,那棵是不是黃皮?(對呀。)不如你養蜜蜂啦!大把蜜。(我都想但我唔識呀。)不用識呀周圍都是樹他們會自生自滅啦,蜜蜂真是寶貴的天然資源呀....下刪不少閒聊。
正經事做完,付過小費,送他們到閘口,他們的結論多數是,退休住在這裡都幾正呢,我便會暗忖,嘻,早猜著你會講此對白,大聲答:所以我依家咪正囉直頭是提早退休!而其實很想加這句:得閒上黎坐!
沾沾自喜之際,令我疑惑的是另一點:為何他們總識分咩樹係咩樹?兼且個個都養過蜜蜂?真是man。
而當我在路上找到他們時,多數經已大汗疊細汗了,狼狽地挽著維修的用具或貨物,客氣地怪責,住咁上幹嗎呀小姐?我賠不是吃吃笑,領著他們左拐右拐,習慣他們不停問到未到未到未?一邊講解路程還剩下幾分幾。他們開頭會客氣,後來投降,讓我去分擔工具箱的重量,他們會,在長命梯間差著腰搖頭嘆息,抖兩轉,費解我好人好姐做咩住到山上累街坊。
終於看到閘口了,我飛快地進門取出冰凍飲料報償他們流過的汗,他們只剩下半條人命,索性坐在園中拉起半件衫至心口,抽煙乘涼罵粗話,極力埋怨我居所的地點。我笑笑,知道他們一定會問我租金多少,然後肯定我是被騙了,我也不急於申辨,待他們休息完畢開始操作,進屋子忙,我在左右伺候,他們會堅持自己打死都不住在這裡。
但是呢,五分鐘過去,汗不再流了,我們都感受到點點涼風,門隨意開著,日光照進來,聽得見蟬鳴鳥叫,看到室內的間隔環境,叔叔們便改口風了:這裡幾多呎呀?(大約若干若干。)好住是真的好住,市區那有這麼大的單位呢?(咪係。)不過只適合你們後生囉。(慣左OK呀。)小姐你在哪裡找到這地方的?(網上。)要不要簽租約?(要。)這是不是寮屋呢?(我都想知,但它不是鐵皮頂你說呢?)我看也不像....下雨會漏水嗎?
他或者在幫我裝燈,或在修洗衣機,不忘呀小姐前和後,如:小姐我看到你出面有種菜喎你有沒有種xxx呀?(沒有呀我在種xxx、xx和xx。)xxx很易種的夏天應該種xxx....呀你怎麼沒養狗呀?(想呀但.....)呀你門口那棵應該是龍眼樹喎,那棵是不是黃皮?(對呀。)不如你養蜜蜂啦!大把蜜。(我都想但我唔識呀。)不用識呀周圍都是樹他們會自生自滅啦,蜜蜂真是寶貴的天然資源呀....下刪不少閒聊。
正經事做完,付過小費,送他們到閘口,他們的結論多數是,退休住在這裡都幾正呢,我便會暗忖,嘻,早猜著你會講此對白,大聲答:所以我依家咪正囉直頭是提早退休!而其實很想加這句:得閒上黎坐!
沾沾自喜之際,令我疑惑的是另一點:為何他們總識分咩樹係咩樹?兼且個個都養過蜜蜂?真是man。
星期六, 6月 11, 2011
影像小小說----難以說明
(3)
無人之地本來有人,是我們,偶爾踱步,偶爾失散,偶爾調換相機前後的位置,後來都消失了,什麼都沒有剩下。只有我,載著一頂你送的帽子,帽沿已經脫皮,藍色的圍巾,圈住頸部的皮膚,密不透風。我怕冷。待在城市的中央裡,一個人,常常感到冷,即使這是夏的夜。
而在這一張,時間穿越了,我看到你,你的頭髮漸次長長了,你突然已經五十多歲,不再束短髮,甚至不再記起,自己如何曾經暴露過後頸的弧度。你忘了曾經那麼害怕世界要完結,拒絕把熱情投進去。你忘了你的殘忍,離開時不喜歡說再見。你竟有兩個子女,女的像你,倔強到令人難以想像。五十歲時你大概不會再做無聊的工作,不再反抗什麼。我大概也會不再記得,那一夜你把你的頭髮剪掉,叫我拍下來但緊緊叮囑不要拍到你的臉。我會變成六十歲,當我六十歲時我選擇渾忘一切。曾經的躁動和不安的形狀。連你模糊的臉都不再偶爾記起了。當我把照片丟進海,便不再害怕模糊不清的事情。一切不過是平面的景象,不存在的真實。
委實難以說明,沒有排序的情節,連當事人也整理不出當中的關係。過期的圖片和過長的圖片說明,也難以說明。我明白你為什麼會拒絕相信。當我舉機拍照,再到沖曬店取回若干畫面,我看到你,我回到那片無人之地,發現,連景物都彷彿不是真的。無論是文字和影像的背後,當聲音被發出後轉瞬間消失於空氣中,感覺被吸進大海,獨白得不到回應,一切變得像虛構。
我的抽屜裡還藏有無數的膠卷,然而它們始終會繼續這樣擱著,等待過期的一天。可能會被放進照相機裡,咔嚓咔嚓,對著一些人,某些景物,親密的、路過的、陌生的、無關痛癢的。我們總在企圖攫取某些剎那,然而在時日的驗證下,它們終究會變得不再適用。原來我也變得像你般,也不再相信了。
(完)
圖:KLSW
文:饒雙宜
*這本來是為一本雜誌寫的image & narrative實驗,因種種問題將不會刊登,既然寫了便放在這裡分享吧,彷彿自從degree的畢業作品後便沒再寫類似,好玩,喜歡拍照的朋友如有興趣,可把作品傳來,看我能不能寫點什麼,一起打開照片的可能。
無人之地本來有人,是我們,偶爾踱步,偶爾失散,偶爾調換相機前後的位置,後來都消失了,什麼都沒有剩下。只有我,載著一頂你送的帽子,帽沿已經脫皮,藍色的圍巾,圈住頸部的皮膚,密不透風。我怕冷。待在城市的中央裡,一個人,常常感到冷,即使這是夏的夜。
而在這一張,時間穿越了,我看到你,你的頭髮漸次長長了,你突然已經五十多歲,不再束短髮,甚至不再記起,自己如何曾經暴露過後頸的弧度。你忘了曾經那麼害怕世界要完結,拒絕把熱情投進去。你忘了你的殘忍,離開時不喜歡說再見。你竟有兩個子女,女的像你,倔強到令人難以想像。五十歲時你大概不會再做無聊的工作,不再反抗什麼。我大概也會不再記得,那一夜你把你的頭髮剪掉,叫我拍下來但緊緊叮囑不要拍到你的臉。我會變成六十歲,當我六十歲時我選擇渾忘一切。曾經的躁動和不安的形狀。連你模糊的臉都不再偶爾記起了。當我把照片丟進海,便不再害怕模糊不清的事情。一切不過是平面的景象,不存在的真實。
委實難以說明,沒有排序的情節,連當事人也整理不出當中的關係。過期的圖片和過長的圖片說明,也難以說明。我明白你為什麼會拒絕相信。當我舉機拍照,再到沖曬店取回若干畫面,我看到你,我回到那片無人之地,發現,連景物都彷彿不是真的。無論是文字和影像的背後,當聲音被發出後轉瞬間消失於空氣中,感覺被吸進大海,獨白得不到回應,一切變得像虛構。
我的抽屜裡還藏有無數的膠卷,然而它們始終會繼續這樣擱著,等待過期的一天。可能會被放進照相機裡,咔嚓咔嚓,對著一些人,某些景物,親密的、路過的、陌生的、無關痛癢的。我們總在企圖攫取某些剎那,然而在時日的驗證下,它們終究會變得不再適用。原來我也變得像你般,也不再相信了。
(完)
圖:KLSW
文:饒雙宜
*這本來是為一本雜誌寫的image & narrative實驗,因種種問題將不會刊登,既然寫了便放在這裡分享吧,彷彿自從degree的畢業作品後便沒再寫類似,好玩,喜歡拍照的朋友如有興趣,可把作品傳來,看我能不能寫點什麼,一起打開照片的可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