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13, 2013

戀物書



我的戀物癖,也不去說它了。
常常心心念念一些物件,好想得到,找個什麼藉口,送給自己。
他最近每天都問:情人節你想得到什麼?
我嘴巴說沒有,一封信或許?
其實自知答案太多,也不急於一時。如一把開信刀,舊的一把遺留在母家,拆信時不舒爽;上次在成都某茶室看到的一個精緻托盤,太重,沒帶回來,念念不忘;如,之前訪問了一個陶瓷男孩,他的作品叫我拿起,便放不下;亦如,上次在手作市集看到但身上不夠現金沒買的眼鏡框;如,設計的首飾;如,這個editor's desk,用來改稿不是很好嗎?不過,最最恨要的,是畫家朋友們的真跡,這個還是努力儲錢買來更快樂。

在街上晃,也常常被我碰到各式各樣勾起我擁有慾望之物,想是念力太強之故。
機緣巧合,天時地利人和,有些得到,有些得不到,也是一種樂趣。
面書的照片,除了吃食,就有一個叫做objects of desire的相冊,記錄我手邊美麗的物件。
我變態得時常翻看,莫明地感到幸福,當我每天使用著這些物件,快樂更是實在。
因此,特別喜歡記物的書籍,喜歡戀物的人,以他們的眼界目光,訴說物件背後的故事。
如最近讀的《日日》 ,個把小時便看完了,卻能夠了解一位男士經歷半生,千錘百煉出的生活哲學和態度,這可不光是戀物呀。

朋友每次到我家,都驚嘆於我擁有那麼那麼多物件,我自覺還好,總笑著帶過,轉移話題。
我認為,生活上要用的,都得賞心悅目,美麗。而豐富的生活,自然要不同的物件工具去成就。
也許,我尚在「得」的階段,未及「捨」,徒惹太多塵埃。但是,揩拭塵埃帶給我的快樂,是無限的!更加感激他忍受和縱容我囤積物件。

我正耐心等待某天,功力終於夠厚了,時間蘊釀得久了,我或物件終於浸沉出味道來,到時我希望能夠寫一本《日日》或《我的寶貝》,與別人分享,一些故事。



星期日, 2月 03, 2013

土窯

媽媽說要燴番薯照呼親家,在她的故鄉,一行人兩手fing fing,走十五分鐘路到田裡去。
天冷,禾稻都割光了,泥巴曬得乾乾,荷蘭豆卻開滿花,粉蔥也亭亭立。
在一片乾田上,表哥蹲下,掏手在地上掘出一大個圓坑,鋤頭都不必用。
他吩咐小朋友們撿拾大塊的泥頭,他們便笨拙地尋找、搬運,小小工人們認真幹活時都可愛極。
這時,舅父在另一個田壢裡挖出番薯來,啊哈,新鮮的仍在生長的番薯。
泥頭堆起來,表哥將它們圍在圓坑邊緣,整整齊齊的往高空發展,頂端慢慢收窄,成了一個泥頭山,中間是通空的,這就是土窯。
男丁們此時拾來不少乾柴枯葉,往土窯裡塞,生起火,煙從泥頭的縫隙中冒出,火越燒越旺。我們參觀旁邊的田,只見一地紅尖椒青尖椒,吊在矮叢上,漫出一大片紅紅綠綠。表姐說今年尖椒價錢不好,農夫索性不花人力收割了,於是我們摘起尖椒來。表姐教落,將尖椒略曬一兩天,用鹽擦洗,放進玻璃瓶裡,加水醃製,可以放好久。蒸魚煮菜時取出一點切碎撒上,煞是惹味。
回到窯邊,溫度好高,辛苦表哥添柴看火,他們說要將泥頭燒硬燒紅才能放番薯。
等候的勁兒,也沒閒著,表姊姊們摩托車噗噗,把啤酒、玉米、花生都帶來了。爸爸不服輸,起了另一個窯燴雞。媽媽咬著甘蔗,憶起她與外婆兩母女從前睡前都會咬蔗,說是對腸胃好。我們勉強試著用牙咬走蔗皮,牙痛咁聲。
 大伙有一搭沒一搭閒聊,曬著暖暖太陽,土窯總算紅了旺了。下一步原來是敲穿窯頂,將番薯丟進去。因怕不夠吃,丟進好多好多。下一步,是把土窯徹底摧毀,用鋤頭拍打泥頭,將番薯緊緊覆個嚴嚴密密,內裡的高溫自會將番薯烹香烹熟。
後來掘出來的番薯,金黃軟稔,香氣四溢,急不及待撕皮試味,一口的泥巴,也顧不得。
爸爸不知從哪打來一桶水,讓我們洗完再吃。
如是的野餐形式,風味絕佳,所以乾土之上,東一塊西一塊黑黑的燴番薯痕跡,是冬日鄉間寫照。
爸爸轉眼也把雞藏進窯土裡去,個把小時後成為晚餐頭盤,滋味好得人手指頭也想吞下。

這是多麼神奇的過程,食物、煮具、火之源,都出自泥土,復又回到泥土中。
我平常的野餐陣象與之相比,失色得多!
很喜歡回媽媽故鄉,每次都從田地和天空帶走不少珍貴回憶,此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