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書局,找不到what.,不過見到好多暢銷書。自然知道一直在做小眾的事,也要了解大眾喜好。新書區就是賣得好的書,沒什麼興趣,轉到流行讀物那一區,翻翻揭揭,同樣皺眉。
不夠漂亮是原因,內容也是問題。有些文章適合網絡看,消費完那個話題,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百姓接觸何種資訊或八卦,就算數。印成書,好像有點對樹木不住。
一本書是商品,但對於我,至少保鮮期要長久,下年或下下年,或十年後,也不會過去,仍有價值,仍有啟發。
編書是我的工作,尤其開始策劃選題,更希望做的每一本都能夠達到我對其他書的期許。每天接觸那麼多資訊,還有什麼是讀者需要的呢?值得他們花時間閱讀。曾經有位前輩說,一本書最少要做到一杯清水,無味,但喝真清甜,解渴有益,也是人體需要的。我認為如能成為茶或酒就更妙。
連我也漸漸讀得愈來愈少,出手定要更精準。
最後,我把亦舒和《四分之三的香港》帶回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