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12, 2010

彭浩翔的肥皂定律




究竟有多少人一看《坐牢切勿拾肥皂》便能意會當中的意思呢?我很好奇。又究竟有幾多人因為書名而置下書?彭浩翔善於勾起人的好奇心,他本身的好奇心就夠旺盛。他提到的「肥皂」定律實在新鮮,雖然不是影癡,也算是半個電影系學生,看不少電影也讀不少電影理論,卻從沒試過以他的角度看電影,留意到這些奇怪現象。奇就奇在男友一看我捧此書,便問這是否關於監倉和雞姦。似乎男性之間的確存在某種無形的電波,相互連接,而女性難以理解。

因此,若想了解男士的思考模式,讀彭浩翔的書會是入門初階。他是本港云云男作家中如陶傑、陳雲、邁克、王貽興等以外的選擇,我不會說他另類,因為彭氏的敘事方式和題材親切,就像一位熟絡的朋友致電給你,喃喃地傾吐日常經歷、每日見聞、浮現腦海的怪論和朋友間的瘀事,這些閒聊純以打發時間,即使聽者或許已經快要睡或受不了某些太爛的笑話,對方也不會掛線。

記得在某次訪談中,知道彭浩翔年少時常常「煲電話粥」,主要擔任女性友人的感情輔導,或許聽的角色演得多,他亦有一腔說話要傾吐,於是便趁各種瑣碎的空檔自說自話,把聲音錄進錄音筆,再轉化為文字跟讀者分享。

滿足創作分享慾望

這還是否寫作呢?他不會堆言砌字,更沒有紛飾或掩飾,片段式的文章來得簡單直接。他對文字的私心大概是想把沒資金拍成影片的橋段和故事透過文字散播開去,從而滿足創作和分享的慾望。若要模仿他的敘事方式,他一定會把這行為和過程比喻成自瀆。

這大概是我們身邊男性的某一種典型,撇除之前提到的其他男作家,他們所代表的prototype,彭氏的確有代表性。雖然此書沒有很直接地透露這種男性的性格和心態(反而能讀到較多女性心態的分折),讀者卻能讀到某些關鍵字,如線上遊戲、AV、情色笑話、粗口等等,他是如此自然輕鬆地提到這些話題。從他觀察世界的角度以及與世界聯繫的方式,你知道他非常聰明、分析力強,讀《卡通面面觀》一文便知道他擅於挖深小題目,舉出日常到極的例子去引人反思;他亦有天馬行空的想像,無論是虛構或現實的故事,都帶點戲謔成分,貫切他的黑色幽默,但往往他又會把這些才能運用在最無聊的地方,例如《淡化咖啡店與顧客互相不信任負能量計劃》一文便足見他發揮無聊精神的行動力,他並對自己這方面的小聰明感到自豪,這方面真的太像身邊的朋友了,叫人啼笑皆非。

對電影著緊肉緊

同時,他亦有獨特的想法,部分關於電影工業的討論顯示了他對本身行業的著緊兼肉緊,他時而認真地痛陳港產電影的弊病,時而分享他的導演論。除了小聰明,他對大是大非亦有一番執著,直斥買翻版還理直氣壯的網民時收起了一貫的賴皮,認真對待,亦有板有眼。《給初拍短片的同學一點意見》看似惹笑,其實不只對拍短片人有用,亦適合從事創作的人參考。

這本書並沒有任何偉大的企圖,正如他的「寫作」過程一樣,出發點純然希望把時間的空隙填充,「使創作變得更自由和機動」。於是,讀者自然可以沒有包袱地讀它,輕鬆地在候車途中翻掀頁面,或隨意擱下,不介意最後會否有所得著。在這些流水帳裏,你或會發現某些內容似曾相識,原來都被他放到電影裏了,另一方面文字又給予他電影作品一些更寬闊的側寫,兩個文本的相互補充使這位創作人擁有更立體的面貌。

你會知道《志明與春嬌》裏那一幕「六個六,開」,說不定源於他自己或朋友的親身經歷。難保有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蠢事傳到他耳中,也就成為了電影的某場景。

他是喜歡收集故事的人,收好了又擅於跟讀者或觀眾分享,拍電影雖貴,幸而他還有一支筆。

文 饒相宜 (哈哈,通宵過後我懵到無落名就交稿別人出錯也情有可願:p)

編輯 曾祥泰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讀書版]

關於這篇劣評如潮(主要來自他和爸爸,好harsh!),決定貼出來警剔自己,無論文章是好是壞,也會一直流傳,所以每次都必需用心寫!不管有什麼藉口,讀者都不會知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