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29, 2011

打風



不算喜歡打風,山羊座的我不禁煞風景地覺得,事情即使拖延了一天,最後還是要面對或處理,不如按照計劃辦公?而且突然多出一天假期,反差更大,令人更倦怠更討厭工作,我是寧願不去旅行的人,不是怕麻煩,是害怕離開再回來的轉換,打風亦一樣。話雖如此,我喜歡打風時待在家的安全感:外面風大雨大,世間竟有我可安身之地,而且有家人陪伴,有人會得擔憂你的冷暖安危。在一度門框起的世界裡,一切至關重要的人和事,都在伸手可得的距離,生活的意義,彷彿突然真實、簡單並清晰起來。

就像今天起床,山中草樹亂舞,風呼嘯狂飆,但風有風吹,我安然做我的早餐,花了一小時吧,我進行我的煮食實驗,在新桌子上享用製成品,感受特別新鮮。一起吃過早餐後,我外出辦公,他叮囑我小心,還好雨不大,事情順利完成,聽完別人的故事後,本來已經很灰暗的天色,比平常更快入黑,我只感到餓了,急不及待回家弄晚餐,飯後摸摸弄弄,看一回電視,放一張小野麗莎,沖一壺茶,嘗試在一天的尾聲裡工作一會。

今天其實比任何一天平常,但因為打風,一切彷彿顯得更難能可貴,試想像在地球其他角落因種種原因而受著苦難的人,想像街道的露宿者,我們的幸運和自覺幸運,其實多麼不公平多麼仆街。

因此,我提自己,明天無論是晴是雨,都要更珍惜相安無事交通順暢的日子,整理災難後的花園也是必要工作,嘿。今天外出時我望著被吹得東歪西倒的竹技,想,它要是跌下來打在我的頭上,我已經cease to exist,還有後面一山的山泥大樹,隨街標出黎可能撞到我的汽車(好明顯是看完one day)(笑),就黎穿的大氣層等等等等,活著,無論如何,是一種福氣呢。

星期一, 9月 26, 2011

Beyond words




一直未記下,是沒有時間,也是未及消化,那天在呼吸音樂節看到一直一直的偶像演出的心情。而她唱了那首歌,後來更說不知怎的自己一邊唱一邊感動,我無語。有時我會想,音樂是什麼?那晚在現場,我知道了答案。

但仍是寫不出來啊,若寫得出,或許就不需要音樂了吧。

真是的,歌者在台上可以跟我們說謝謝,但樂迷並沒有機會呢。

學步



單車兩次被盜,不甘心短時間再買,也不想行遠路轉小巴,天氣轉涼,不如靠雙腿散步去火車站吧。

從不發覺自己原來走得那麼快,直到那天穿了一條窄身長長的牛仔裙,你可以想像,步幅突然被限制了,只能小步小步慢慢走。不方便。但不方便總有不方便的好。H姊姊透過探戈重新學習走路,我透過一條窄裙子,當然差遠了,但也不禁想,平常怱忙的我,為了快些到達目的地,究竟錯過了什麼?即使意會到原來可以選擇散步,但如果速度並沒減下,又有什麼分別?又是多麼可惜。

那天我聽著隨身聽,花了十五分鐘步行,專心地,心無旁鶩地,我看到很多花和樹,比平常更多,呼吸著秋天的空氣,心情輕快起來,雖然很多工作等著我,但在前往工作的途中,其實我可以把自己抽空,專注步行和步行的當下。

我感激一條裙子,讓我重拾節奏,不再忽略身邊很多美麗的風景。

星期日, 9月 25, 2011

宣傳

今天就看到成果了,明報<星期日生活>改版,是我這一個月忙的事,希望大家買一份支持一下,給點意見!

星期六, 9月 10, 2011

鹹魚雞粒豆腐煲

自從某天晚上不小心瞄到電視,某飲食節目主持人和三位陪吃女士分別示範了鹹魚雞粒豆腐的做法,鹹魚雞粒豆腐煲便整天在我腦海縈繞,我很想試試煮鹹魚雞粒豆腐煲。

通常我是事在必行的人,但家裡沒有鹹魚,而且新工作的時間表完全亂籠,不再是朝九晚五,每天下班時街市已經關門,早上又忙著衝鋒陷陣。怎麼辦?我盤算應該於什麼時候煮。早上起來買菜煮好帶飯?還是晚上不理三七廿一買好菜?煮定明天的?

不能煮飯食,慘。

我那部意粉機還未開光,種了2個月的茄子,也差不多熟透了。腦海整天盤算該怎樣煮人生中第一枚親手栽種的茄子。

某天外出採訪至三時,肚皮打雷,山卡拉的地方,只能在一間快餐店坐下,order一個油雞瀨粉,不錯廿蚊是很便宜,但認真是超級難吃。

我一邊吃,一邊想像弄鹹魚雞粒豆腐煲的步驟:

雞柳切粒醃好,鹹魚切粒備用,切2片薑,先爆香鹹魚,盛起備用,再下雞柳兜炒,加一點雞湯去煮,鹹魚回鑊,加調味,豆腐切粒一併倒進,轉至煲仔煮一回,最後在煲邊贊少許麻油。

我想像旁邊盛一大碗飯,好像很美味似的。

為什麼我卻要在這裡吃爛鬼瀨粉?努力賺錢卻要吃難吃到痺,被白白糟蹋的雞脾?

我心想,我要買一舊鹹魚,我聽到鹹魚的嚴峻calling。

但其時我必需趕往另一檔事。

已經幾天了,自從某天晚上不小心看到翅哥煮鹹魚雞粒豆腐煲,幾天以來仍未買到鹹魚。天煞的。

某天從灣仔某大廈辦完事離開,差不多7點,致電上司,上司說不需回公司。我思索數秒,是買鹹魚的大好時機!立即奔向鵝頸橋,吁,暮色中鵝頸橋街市仍然人聲鼎沸,滿眼食材,人聲吆喝。更幸運的是,我趕在響噹噹收檔前買到想要的東西。

那天在回家的巴士上,我的袋中有六舊鹹魚、2孖膶腸、fair trade香料和手造肥皂。時不時打開袋嗅嗅鹹魚香,心裡踏實了。

星期三, 9月 07, 2011

文人記生活-兩本香港方物風俗志





喜讀風物誌,大概是讀書時期略略接觸過文化研究的影響。

喜歡這兩本書,因為它們都做到以小見大。

衣食住行,思維言語,人的觀察和一切行蹤活動,都是文化的具體表現。

通過兩位不同時代的文人之眼和筆,香港微小美好的事物被賦予形狀、顏色、氣味。當中的精神不只是懷緬,在新和舊的轉換還來不及反應,一切都乍現即逝的今天;當此城的政策權力崩壞至此,慶幸有人提醒我們生活的趣味和大隱隱於市的生活態度。

源遠流長,一九五六年初版,一九七三年及一九八九年分別再版,事隔二十多年,中華書局將之再版,可見其珍貴價值。作者葉靈鳳是南京人,生於一九○四年,早年於上海藝術大學就讀,一九三八年移居香港,開始長達四十年的客居生涯。在香港居住的大半輩子裏,從事寫作和編輯工作期間,他對香港展開了研究,此書將本港的鳥獸蟲魚和掌故風俗,結合自然科學和民俗學知識,以散文隨筆的形式寫就半世紀前的香港風情畫。

由首篇《香港的香》名字說起,時光倒流,國際繁忙大都會的印象淡去,浮現讀者眼前的是香港的野花、毒蛇、候鳥、海產……作者分享欣賞蝴蝶的方法、如何分辨蜻蜓和蜉蝣,鑑別毒蛇的種類……原來香港曾有野生老虎!狐狸?黃麖是什麼?誰會知道。這些與都市人彷彿漠不相關?並不盡然,香港其實尚有大片大片野郊群山,只是人都把閒情逸緻都拋卻,營營役役,不再眷戀土地,讀畢此書,讀者或會了解到,我們的來時路不是反光玻璃幕牆,而是山是水。

「懷舊為看到現今的跌宕」

就如陳雲所言﹕「懷舊文章不是要人躲藏到舊時去,而是要自舊時代的清靜安穩看到現今的緊張與跌宕。」替《香港方物志》撰序之餘,陳雲最近也推出了《旺角街頭種高粱》,追憶消失了的水土人情。同樣是地方故土風物的懷舊,兩本比較併讀,只見文人的心依舊,卻物事全非。在《香港方物志》裏,葉靈鳳記了一篇英雄木棉樹,五十多年後的香港,同樣是木棉,且看陳雲的題--〈木棉花也遭了專政〉,詳述了早前某些居民投訴木棉棉絮滋擾,康文署摘果除花一事。此事不僅荒誕,亦可嘆可悲。五十年時間,除了不仁之政短視外,港人的心大概麻木了,不再懂得欣賞風景。

何解?陳雲在序中提到的一段或可說明﹕「過去人人可以安居田園,可以生兒育女,可以食安全飯菜,如今人人要為樓房惆悵一生,不敢生育,田園居所及安全食物成為富豪的特供項目。」在《旺角街頭種高粱》裏,陳雲除了就風俗、飲食、購物和家園,觀察紀錄和刻劃了此城的變遷,亦保留了一貫諫言者的身分,批評反思,我們的生活要怎樣過,該怎樣過。

雖然《香港方物志》所描述的香港彷彿消失了,全變了冷冰冰的高樓大廈,大廈裏住著冷冰冰的人,冷冰冰的心甚至容不下一朵花,陳雲卻提醒我們,只要用心發現,仍偶有浪漫和放肆的時刻。就像與書名同名的書末篇章〈旺角街頭種高粱〉所記,高粱在泥石地也可紮根成長。

從兩本風物誌看來,物質改變人的生活,人的生活也改變物質,而當中是權力的角力,正面的我還是相信,生活的樂趣仍在,無論是五十年前或後,我們可以游擊,可以玩耍,只要記得享受,打出缺口,改變是可即的,這便是文化研究所說的human agency。

原文刊於 4/9/2011 《明報》

星期二, 9月 06, 2011

最近

許久沒寫,經歷了一個critical的時刻,離開一直工作的公司,轉到新環境,過程掏心掏肺,不知何解,跟好友一樣,明明只為了找一份有意義又喜歡亦有合理報酬的工作,可以典成咁,天像是要塌下來似的。
真的不捨得舊公司,但也有離開出去闖蕩的理由,就如這期《號外》的青春殘酷物語,陳強話青春是沒有成本的,我不知道,除了舊時的愛戀事,我覺得這已經是最接近青春的行為了,明知喜愛仍然堅決割裂,就憑著自己還年輕,也不怕能不能回頭。
好不容易下了決定,大轉變前又忙這忙那,去了一趟旅行,遊記不知何時能寫,能貼貼照片也是好的,聊以記錄。
開始賣文維生的日子,實在不能一天到晚對著電腦打和看,頭會痛,希望此毛病慢慢習慣後便不礙事,閒事仍有衝勁寫點工作以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