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為自己喜歡的雜誌寫稿,實在是幸運的,以下的書評刊登在這期的《城市畫報》裡,是未編輯版本。
作家的聆聽者
我們都需要聆聽者,但溝通的方式漸漸因為媒介而改變了,繼而影響其內涵,例如每條微博的字數,都不能多於140字,在資訊太多時間太少的現世下,誰好意思讓身邊的人聽太多嘮叨?不像老好的從前,友儕間的閒聊會被珍而重之地抄錄在筆記簿上,流傳到下一代,連同四十萬字的書信成為出版的材料。當然,有這樣的能耐也只因她是張愛玲,而她又有一對知心好友-----宋淇先生和鄺文美﹝Mae﹞女士。
雖然書的封面有點醜,《張愛玲私語錄》仍然有巨大吸引力,正因為書名中的「私」字。大作家私底下是怎樣的人?除了作品建構的世界外?她活在怎樣的真實?從書的兩部分:「張愛玲語錄」和「書信選錄」,加上宋淇夫婦曾撰寫的有關張愛玲的文章,讀者瞭解到一段情誼如何靠書信維繫,更深深進入對方的生命,互相依賴,成為情感和繁瑣的日常事務的出口。
張的聰明眾所周知,通通都展現在短而精的語錄裡,這亦是Mae的功勞,要多細心才能從無數的語句碎片中精選出有意思的?叫人意外的倒更是那些信扎,令人感受到張愛玲的「暖」。她對Mae幾乎是深情的,相對於她總超然地冷眼看待自己書中的主角,張愛玲卻對宋淇和Mae二人從不吝嗇地表達關愛,透過她最擅長的文字,她時時關心,事無鉅細地關懷。
我尤其喜歡讀到她們錯過對方來信,又補多一封的浪漫,這情懷在現世差不多已經消失了,包括那種情感往返都變得稀罕,它總共橫跨了四十年。
信中的內容,除了出版與公務的安排,就如張愛玲所言:「我老是在腦子裡聽見自己的聲音長篇大論告訴你這樣那樣。」都是她的內心獨白,綿長而溫情的話語,隨著信扎飄洋過海,使這三位文人在充滿病痛和苦難的人生中,成為大家的支柱。我更瞭解到宋淇夫婦為了推動張愛玲作品所做的付出,不難明白張愛玲原何如此珍重這段情誼。
同樣是書信體,《慾愛書》表達的完全是另一種情感,它是分手後的懺情錄,它是持續一年的書寫治療,它是十二封寫於世界各地的信,由我們的美學老師蔣勳向Ly's M宣示最直接的愛戀情慾,它寫於千禧年,最近新版重出一定是因為有它的價值。
愛情總在失去後開始,還幸在每段戀愛過後,總有些感悟留下來,以茲證明,一切不全是虛無,就如這十二封信。
失戀讓人進入「緩慢」,「使人重新清明地意識自己思維和感覺能力」,變得特別敏感,在這樣的狀態下蔣老師出走,浪跡於不同國家,在歷史的遺跡前反思和書寫愛情的種種命題,如時間、時間的流向、得到後必然的失去、道德和情慾的張力......他花更多篇章去描述他Ly's M的思念,在分別後更肯定對他的愛。
若你是單身的人,或在熱戀當中,定會被他的濫傷嚇怕,但每人總曾經歷這修行,在每個世紀裡,每人都有他埋葬愛情的方式,即使他是蔣勳。
謝謝編輯桂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