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22, 2010

寫信

記得小學時有個外國筆友,是某位大姐姐介紹我的,因為對她而言年紀太少,談不來,於是她把她的地址給我,我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因為要寫英文啊!﹞開始與她通訊,很記得她一手肥肥的字,更把一小本類似通訊錄的東西環繞整個地球傳閱,即是我把自己的地址和資料寫上後,不久便會收到新的筆友的信,我亦可以從中認識我感興趣的人。

有信寄給自己,對當時還是小小朋友的我而言,真是十分自豪的事。我記得自己還會把信帶回學校回,懶叻!

現在科技發達,溝通的載體變成熒幕主導,令人頸梗膊痛之餘,亦是情懷的消逝,我們都不再喜歡打開郵箱,因為除了賬單,都不再收到信了。而電郵呢?都不愛覆,因為全是公務文件或廣告,由得它們石沉大海也不相干。

讀《張愛玲私語錄》,那些洋洋灑灑,誇越四十年的信是張愛玲、宋淇和Mae的友情憑證,它們先被珍而重之地書寫、寄出,再被期待、細讀、保留,然後出版。尤其愛看張愛玲的字跡,大作家毫不吝嗇也爬滿一張又一張信紙,只為給好友寫信。

在北京看了一個小小的吳冠中畫展,當中亦有展出他寫給老師的書信,用的更是毛筆,我一封封地讀了,幻想他寫時的心情,他老師收到的心情,他們的溝通如是記錄在紙上,一直流傳下去。

我不禁想,我們這一代,是否已失去寫信的能力了?
當世界以太方便的方式運作,我們原來犧牲不少,竟同時失去寫信的對象、期待的耐性、認真傾吐或關懷的心,我們彷彿只會寫短促的文句,懷有一份急躁。

沒有人再會滿心歡喜地開信箱。

如果電子媒介是一種方便,我只願自己記得這只是一個選擇:即使電郵那麼方便,其實我仍然可以親筆給誰寄封信;而既然看完即棄,不如把賬單轉做電子版(匯豐最近便鼓勵用戶轉用這服務),不但環保,又可空出郵箱收信寄信,重拾一份期待。

如果我是一棵樹,犧牲了自己成為紙,倒寧願成為一封被珍而重之的信。

但究竟信件以後會否被放到博物館裡去呢?

3 則留言:

匿名 說...

妳喜歡用什麼筆什麼紙寫信?

會用鋼筆嗎?蘸墨水的時候有如情感的儲藏,落筆有如情感的揮灑。

羽毛筆呢?寫在羊皮紙上,加上書寫時的摩擦聲音,著實是一首動人的樂章。

- 小伙子

sheungyee 說...

小伙子,

普通的信也是隋手有筆便寫吧,要寫心意卡的話便會用鋼筆,落筆前先寫好草稿,騰一次,卡只有一張,每次都寫得一手皆是墨。一直也想物色一支上好的鋼筆自用,卻沒找到好的女性款式。

匿名 說...

上好的鋼筆,上好的紙張,上好的墨水,書寫美好的歲月。

下次街上若遇見妳,帶妳去找上好的鋼筆。

﹣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