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04, 2011

出版社以外的選擇



淘書講究的是淘寶的心情,你有否試過買了些不能加到豆瓣檔案庫的書?因為它們沒有書號,而因為沒有書號,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可能只印數百本便絕版了,成為小撮藏書人的寶物。

永遠搞不清市場是怎麼一回事,出版社以為讀者接受不了新刺激,只供給單一的、類似的作品,又或許以為圖畫書不好銷?而其實我們需要更多選擇,更edgy的、有個性的、用心的創作去豐富生活和眼光。到後來,不知是創作人可憐還是讀者可憐-----創作人除了畫圖說故事外,還要自尋出路,掏腰包自費兼顧印刷出版的事宜,而讀者則被迫在狹隘的選擇裡,努力尋找這些書的蹤影,如以下這三本。

Tore Cheung 的 《Mexican bun Crumbs》,看書名完全叫人不明所以,讀者得翻開每一頁去品嘗那陣墨西哥包的風味,細看Tore如何以亞克力膠繪出他的想像世界,那些長著青眼睛和肥大的牛頭馬面,不知是否該被形容為醜陋?美是那麼主觀的事,於是,當厭倦了世俗的一套審美時,Tore的畫作來得辛辣搶眼,猶如一部驚慄童話。不知是幸或不幸,因為不必顧慮市場,這四十多頁的畫題材風格大膽,性的意味呼之欲出。

同樣充滿性的意味的《Mermaid》出自台灣女漫畫家兒子之手,它的瘋狂是文字形容不了的-----在半透明的牛油紙上,以粗黑線繪成的無面美人魚在海邊開派對,她們像一班士兵似的四處尋找繁殖的機會,她們綁架男性,把他變成只剩下陽具做頭的海龜,讓他下蛋……男和女的角色逆轉了,意念令人想起伊藤潤二創作的富江,也只有更瘋狂。書的特別之處是其手作趣味,美人魚的頭上真的貼了膠眼珠,某處又有一厘米的裸身膠人,可以想像作者親手黏上,跟讀者溝通的用心。

至於Firenze的《菊花園》(竟然有書號!),只嫌開度太小,雖然她已不計成本,硬皮裝,選上乘的紙印刷,但她的畫理應放得更大。讀她的畫,每個人都人會讀到不同故事,繼而思考,什麼是故事呢?這些畫作都不是插圖,它們本身已是主角,藉著圖像的力量訴說。因為意義的不確定,每人都可進入畫中的那時那地,從深沉的氣氛中感受畫中人的世界,浸末在孤寂和憂愁中,Firenze的畫全是不同顏料併合的人和環境,雖然灰沉的調子裡看盡荒涼,但還是令人饒有興味地一幅幅讀下去。

讀這三本作品,便會明白藝術和創作的意義,特立獨行的精神,這些書都彰顯了。


原文刊登在圖中《城市畫報》的淘書欄內,同期還寫了Michael Leung (HK Honey)的訪問,篇幅太長,就不登在此了。

沒有留言: